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圖畫,但很多小朋友在看圖寫話的時候,不知道該怎么去寫,很多家長也無從著手。輔導孩子看圖寫話,一般來說可以抓住“多看、多說、多寫、多想”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一、多看——培養(yǎng)孩子的觀察力
看圖寫話,首先要輔導孩子學會觀察,調(diào)動孩子的視覺和思維過程。也就是說,拿到圖,要先仔細觀察圖片內(nèi)容,找出圖中的主要信息,如果圖片中畫了哪些景物,風景怎么樣?或者畫了哪些人物?人物在做什么?做得怎么樣?心情怎么樣?
總之,在寫之前要先觀察圖片,提取圖片的主要信息,對圖片有一個整體認識。
二、多說——學會說話
這一步,目的是引導孩子在對圖畫有了印象的基礎上,學會清楚有條理性地口頭表達。孩子由于年齡特征,說起話來前言不搭后語,跳躍性很強,有時重復,有時帶語病。
在引導時不能操之過急,耐心地輔導孩子有條理地說,連貫地說,用普通話大聲地說,盡量使用書面語言,并及時糾正語病。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,自然是瓜熟蒂落、水到渠成。
三、多寫——注意寫得具體生動
對于一年級的孩子,剛開始要求他們只需用一兩句話寫清“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干什么”就行了,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高。但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加,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的提升,逐步要求孩子寫完整、寫具體、寫生動。
很多孩子在看圖寫話時,總是寫不長,覺得寫完“誰在哪里干什么”后,就沒什么好寫的了。想要把作文寫長,寫詳細,寫生動,有一個很好用的秘訣,就是把它當成故事來寫。
四、多想——讓孩子充分發(fā)揮想象力
在提取主要信息后,就要引導孩子圍繞圖中的主要信息,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,想想人物之間的互動,可由一幅圖,聯(lián)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,由一個動作,聯(lián)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。鼓勵孩子大膽一些,將畫面中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,進行合理想象,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、活起來,使單調(diào)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。
也就是說,除了畫面上這一瞬間的事,孩子還可以發(fā)揮想象力,給這幅畫加上前因后果,從更早的時間點切入,寫完畫面,再繼續(xù)往后延伸,這樣故事就會更豐滿。
比如,小蘭幫媽媽洗碗的圖片,如果只寫這一瞬間,一句話就可以表達清楚,作文就會顯得很單薄。我們可以讓孩子發(fā)揮想象,事情的起因是怎樣的?比如小蘭為什么要幫媽媽洗碗?是媽媽不舒服?還是媽媽過什么節(jié)日?想象一下洗碗發(fā)生的具體時間,是中飯后?還是晚飯后?再想象一下小蘭洗碗的過程,洗得認不認真?難不難?累不累?洗完后她心情怎么樣?媽媽會怎么夸她?她聽了媽媽的夸獎后是什么感受?有些什么表現(xiàn)?這樣前后一拓展,故事就豐富又生動了。
總之,只要孩子運用科學的方法并勤加去練習,看圖寫話就不再困難。同時我們作為老師和家長,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夸獎,讓孩子獲得成就感,將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。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只要孩子對寫話產(chǎn)生興趣,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寫,看圖寫話的最終目標就會達成。(黔江區(qū)人民小學 侯海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