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張紅
躲秋、曬秋、摸秋三個習俗,或許能表達人們對秋意的理解與敬重。秋分躲秋,有“立秋不躲秋,秋冬是非多”之說,竊取順勢而為之意,曬秋、摸秋是藝術化表現(xiàn)人們豐收喜悅的心情,越曬干勁越飽滿,越摸心情越爽朗。
由此,三個習俗既帶著對秋的喜愛,又懷對秋日暖陽炙熱的回避。于我,受《武陵都市報》首席記者楊敏《曬秋》圖片誘惑,便驅車三小時,到鞍子鎮(zhèn)紅星村朋友家小住幾日,去拾隱藏于記憶深處秋收的感動。
有準備、有目的而去,定為摘秋之旅,果然不虛此行。
山里早晚涼,白天太陽明晃晃,熱度不減,心里發(fā)慌。寨里有一涼風洞,朋友說以前在洞里放電影,《小兵張嘎》等影片伴隨成長。遂將疲勞丟一邊,直奔涼風洞,攀竹登六七十米土路,洞口豁然開朗于眼前。洞高百米、長二百余米,涼風習習。洞內(nèi)有煉硝遺址,其中千秋田最有特色,田有水,似鏡,田埂硬,走在上面還有點心虛。洞的出口有一壁石墻,有防御功能,遠觀風景這邊獨好。在這兒,秋的躁動被吹得無影無蹤,心和洞一樣寧靜。
一夜的沉寂,心飄羅家坨苗寨。頭頂烈日,行走在寨間,仿佛進入了色彩斑斕的世界,戶戶房前金燦燦的包谷子、火紅的辣椒、黝黑發(fā)亮的豆蔓,令人欣喜。豐收女神苗妹香香深情動人的祝福以及美好的傳說,把秋意滋潤得栩栩如生。
今秋,第一縷豆花香彌漫著親情,融合酒香持續(xù)輕喚心房。見友有朋友來,其妹、表嫂悄然無聲各自去揀新豆,石磨推、草灰點,一硬一軟兩缽豆花在八仙桌呈現(xiàn),沾上鐵鍋炒糊的紅辣椒與大蒜剁成的配料,入口即化,爽到胃底。兄妹情,不分你我,你的客就是我的客,一直見證羨慕且不多見的如此感人親情。
表嫂熟練操作機器打苞谷,略顯蒼老,交流不多。據(jù)說,她很能干,用心照料多病的老公,把家庭操持得有板有眼,似香香附體,不得不讓我想起翠翠,忙碌的她也就是心安的翠翠了。
友是才子,更是響當當新聞寫作高手,以前是拿筆抒寫人生,現(xiàn)在為照顧年邁的母親?;剜l(xiāng)看望陪伴。小投入改造老屋,去時臨近尾聲,搬磚、拌砂漿等,自個兒當作小工用,滿頭大汗樂在其中。不好喝酒的他,也能整上幾口,對酌解乏、暢心迎客。高齡老母年近九十,仍不忘勞作,不時到菜園尋瓜,也把自制的糟海椒拿出來品嘗。
山珍每餐不缺,堅持要去撿菌,體味林中的快樂。哪山哪嶺生菌,當?shù)厝艘磺宥?,這幾天少雨應無菌,勸大家不必去。友妻憑記憶帶我們?nèi)ヅ雠鲞\氣,卻收獲滿滿。紅菇、蜂窩菌等逃不出視線,盡收囊中,還意外撿了三朵大腳菌。晚餐,排骨燉菌,秋意不時在嘴里竄來竄去,吃得一點湯都不剩。
是晚,滿心期待、無窮腳力,踏著樹葉,聞著稻香,聽著犬吠,望著星辰,不知不覺走了兩公里路,仍不覺累。
清晨,陽光入房,收拾完美的心情,迎著秋日而歸。沿途青澀的油茶果綴滿枝頭、偶爾可見的高梁笑彎腰、露頭的蕎麥含羞打望……一一訴說秋的故事。
車過鵝池,用心寫下:“摘下夏日延續(xù)秋日的不寧,以平和心態(tài)讓涼爽把心養(yǎng)好;摘下秋收豐收圖景,不管是天賜的,還是人繪的,讓肚飽口香心甜;摘下親情友情,讓點點滴滴隨時觸摸心靈、永駐腦海,讓那份情成為前行的源泉?!?/p>
這個秋季,真的看到了苗妹香香,香香姑娘永遠是最好的現(xiàn)實、最美的記憶。摘秋記永遠定格在這一瞬間,任由你的愿望馳騁,重溫平和、豐收、溫暖。
摘秋三日,心靈底片無須曝光。三日摘秋,一幀幀照片躍動心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