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精品18禁国产在线播放_AV剧情在线观看同事不卡_国产18到20岁美女毛片_国产一级国产一级日本特一级_青草婷婷六月丁香在线

【武陵文苑】邃美黎水

◆水木

很早就想寫一寫黎水之美,卻不知用什么詞來形容,一晃便錯過了二十個年頭。

暮春時節(jié),又一次到了黎水。這次,如愿遇到了這個詞:邃美——謂“意境深遠美好”?!板涿览杷?,恰如其分。于是,便留心尋找她的深遠與美好來。

(一)

黎水,三面環(huán)山,似屏障,也似圍欄,溫潤著九溪十八壩,呵護著世代祖居的黎水人。

皇后寨便是一面。

皇后寨?還是黃猴寨?無從考究。我只知,心靈故土方是寨。

二十年前,我與皇后寨有了第一次的美妙邂逅。那也是一個暮春的日子。一條蜿蜒如蛇般的機耕道伸向云端。與其說是一條機耕道,倒不如說是比羊腸小道寬不了多少的泥巴路,甚至有人說是在巖壁上摳出的一道縫隙。

記得當時,就在現(xiàn)在的叩寨亭處,汽車的馬達嘶吼著,四輪“突突、突突”地抓刨著,怎么也翻不過坳口,叩不開寨門。車尾就是懸崖,嚇得一車人“菊花緊”!

二十年歲月并沒有沖刷掉這份記憶。這次,機耕道變成了水泥路,“巖縫”變成了玉帶,甚是壯觀。

很多人以為翻過這個埡口,就離山頂不遠了。殊不知,皇后寨腹地是塊平壩,住著十來戶人家,肥沃的田地,還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厚樸、杜仲林,約莫有兩千畝。四周又延綿著數(shù)十個山頭,像極了一排排列隊守護的士兵,完全就是山里有山的感覺。叩寨亭,仿佛是它留來觀察外界的唯一窗口。

記憶中,皇后寨本有二十多戶人家。二十年間,不少原住民從那個窗口下了山,進了城,融入了外面的世界。留存的人們分住三、五個寨子,都以自家姓氏命名為胡家寨、王家寨……令人嘆為觀止的是,在這個鋼筋混凝土時代,寨子還保留著純木結構的吊腳樓風格,各家門前都有上百年的古樹,遠近獨一無二。晨曦中,裊裊炊煙升起,偶爾傳來羊叫、雞鳴、犬吠聲,整個寨子更顯靜謐,與世無爭,恍若仙境。

山外有山,山依著山,平添了許多驚奇。進入山中,大樹參天,萬木蔥郁,上百年的古樹比比皆是,似在與我比年輪;偶爾可見野生的杜仲、厚樸、天麻等珍貴中藥材,當?shù)厝酥v有百多種。難不成,這里成了一個天然的中藥材寶庫?

薄霧彌漫的清晨,山中格外清爽。中午時分,金雞從眼前掠過,進了林中還停下觀望,似在與我捉迷藏;最是那頑皮的小獼猴,遠遠地盯著你在周邊溜達,時不時還有野豬、箭豬、果子貍等活動的軌跡。難不成,我誤入了動物王國?

來自當?shù)氐南驅Р蝗弊孕?,繼而帶些自豪地說,明朝時周邊一位土司深愛的皇后去世后,不想有人打攪她,便尋了這么一個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方,讓她長眠于此。這個地方叫獅子崖,靠近了看的確像一頭獅子?;屎笳纱说妹?。向導還自信滿滿地指著北邊的黃泥村說,那里就有個土城,當是皇后寨的佐證吧?難道說,這里還真是皇后陵園不成?

不過,當?shù)匾灿腥苏f皇后寨原叫黃猴寨。我估摸著也有可能。不過,我想,活著的生靈,后人的景仰,陪伴著早已成仙的“皇后”,是不是把皇后寨的底蘊裝點得更加醇香、更加厚重了呢?

皇后寨南面峭壁上,有一條長約兩千米的懸崖棧道,一條瀑布從中間飛流直下。棧道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修,但其間的艱難,今人很難想象。彎腰走在棧道上,雖然濃霧繚繞掩蓋了腳下的險,但內心的恐懼怎么也掩飾不了。

時間從暮春走到了盛夏。這時,我卻想邀約三五好友,到棧道上露營,白天看看潺潺的溪流、參天的古樹,夜晚看看璀璨的星空,聽聽野獸的嘶鳴……

航拍皇后寨,極像一只展翅的鳳凰。是“皇后”帶來的鳳凰,還是鳳凰引來的“皇后”呢?當?shù)貎晌还驼f,讓鳳凰完美現(xiàn)身的工作已推進大半。明年,黎水鳳凰攜鳳凰黎水定將呈現(xiàn)在你面前!

人,總會把一些重要的東西請進生命里,這途中的人與風景,我得拾起珍藏。

最美的“青”,最精的“靈”,還有最綿的“遠”,就在這里,無論你看或者不看。忽地生出一個疑問來:若是看山、賞林、探險、獵奇,到過皇后寨,他處可否不須看了?

(二)

黎水還有一面,臨水,五里峽便是。發(fā)源于湖北利川佛寶山,匯入重慶彭水郁江。五里峽正是流經黎水這段的名字。

“五里峽”,顧名思義,這段河流是一條峽谷,峽長五里。既是峽谷,想象中必是天空一線,水流湍急,峭壁林立,枯枝倒掛,峰巒倒映……從黎水鎮(zhèn)上出發(fā),驅車一公里不到,就到五里峽了。但見峽內懸崖千仞,絕壁萬丈,與想象竟是驚人的相似。

描寫水美的句子很多,用于五里峽的水都不為過。我想寫的是,五里峽所獨有的。既是獨,那就是唯一,就是獨占鰲頭。

一把鋤頭記春秋。五里峽絕壁之上,倒掛著一把天然“石鋤”,惟妙惟肖。相傳,治理郁江是大禹治水的最后一個工程。疏通郁江后,大禹在完工的大喜日子里,把自己用的鋤頭掛在了懸崖上。

黎水人都把它稱為“神鋤”。

大禹治水的傳說原本家喻戶曉,諸如十三年內“三過家門而不入”;禹的父親、夏族首領鯀用封堵的方式治水,無功而喪命;禹卻用疏導通九河、引小水于川、導川水入海的方式治水成功,被封大禹、禹王。成都平原都江堰就立有禹王廟,以資紀念。

想不到,地處黔江西北角的五里峽,竟然也與禹王有了牽掛。看著“神鋤”,我不禁豁然開朗了起來:只要是為民謀幸福,當是流芳百世而不朽。

三塊礁石通人性。一曰“三界石”,一曰“攔馬石”,再一曰“烏龜石”。

三界石立于峽口,站上去,標志著你一腳踏在渝鄂兩省市三區(qū)縣的土地上。獨坐三界石,正對黔江,左依咸豐,右靠利川,那種感覺,自是有大自然的神奇,也有君臨三地的豪邁,還有三地人民如同水繞石般相親相擁的柔和,總讓人流連忘返。

攔馬石是一塊礁石,烏龜石也是一塊活似烏龜?shù)慕甘?。如果你以為它們與一般石頭無異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因為在當?shù)厝搜劾?,她倆就是一個天賜的、活動的水文站。在當?shù)赜幸粭l不成文的規(guī)矩:只要河水沒淹沒攔馬石就能行船,淹過了就不得通航。據(jù)說,無論河水怎么漲,記憶中從沒有淹過龜背。

一洞一泉分冷暖。黃木洞距峽口百十來米遠。洞頂崖壁上活靈活現(xiàn)一具人面頭像。黃木洞易守難攻,在解放前成了當?shù)馗缓蓝阃练?、藏物資的最愛。張開的洞口仿佛在告誡世人:“不義,再易守難攻的洞也會不攻自破?!?/p>

離三界石不遠處,一個泉孔源源不斷地涌出一股清泉,翻著白色的浪花。每年汛期都能噴出大量的魚,魚泉因而得名。魚呈圓柱狀,外表烏黑、腹部亮晶晶,俗稱“烏棒魚”。每到魚泉噴魚季節(jié),當?shù)厝丝倳缭绲貋淼竭@里,等待母親河給予他們的這一饋贈。

我很有幸,二十年前從此路過,遇到當?shù)厝藢⒈澈t口對準泉口,片刻工夫就撈了十多斤魚,讓我嘗到了“烏棒魚”的鮮美。許是這魚有不想讓你獨享的正義,許是久不見光的緣故,那天我也嘗到多吃了會輕微中毒的滋味。直印了“大家吃大家香”的古訓。

遺憾的是,現(xiàn)在已經看不到三塊石和噴魚的盛況了,或因下游蓄水發(fā)電而沒入水下,或因垮巖落下大石堵住了泉口,只留下這份珍藏了二十年的記憶。

其實,這不該是遺憾,應是欣慰才對。水,是自然界中最軟的,抽刀斷水水更流,直教人上善若水、柔情似水;也是最硬的,逢山能開路成就峽谷美景,沖擊輪機能發(fā)電造福人類。

這就是五里峽和它懷中流淌的水的風骨。碧水有深有淺,故事有遠有近,景文相宜,情義相牽,當是不虛此行。

(三)

智者樂水、仁者樂山,我卻更在意人文。

黎水的人文比山高遠,比水深沉,比景邃美。這里,我來說個一、二、三。

煙房,這是其一,不可不提。它可曾是黎水人文抹不去的一個符號,也曾是黎水邊貿重鎮(zhèn)的金字招牌。

黎水曾經是“三界”地段最繁華之地。緣由則是這個“煙房、煙墨”的興盛,帶來鹽巴、布匹交易中心的形成。

提起“煙房”二字,你或許以為是吸食鴉片或生產煙膏的地方。這里的煙房卻是生產書寫用煙墨的手工作坊。20世紀初,安徽人看中武陵山區(qū)盛產桐籽,用桐籽榨桐油,桐油燃燒產生煙墨,再經恩施、武漢等地運回安徽制作成油墨,遠銷海內外。呵呵,山外的文明進程,咱大山里的黎水也有一份貢獻呢。

與其它集鎮(zhèn)大多只有一個煙房不同,黎水卻有上號、中號、下號三個。如今,僅有下號還保存完整。看著門口那光潔如洗的門檻石,我仿佛看到了它曾經門庭若市的光景。

雖然心里知道,昨日不重現(xiàn),往事難再來。此刻,一句詩不合時宜地冒了出來,“物是人非事事休”。

煙房已然淹沒于歷史大潮中,外銷“煙墨”已然被蠶繭、葡萄、獼猴桃、蘿卜干等所替代。人們匯聚這里,已經不全是鹽巴、布匹的交易,更多的則是來休閑觀光,尋找安放心靈的地方。

恍惚間,我豁然了。何須傷感,這不正是黎水人追求新生活而想要的結果嗎?

這二呀,不可不提,且得重提。這里可是誕生了黔江教育史上的兩個里程碑。

在那個“女子無才便是德”的年代,這里卻開辦了黔江第一所女子職業(yè)學校,當?shù)厝朔Q“新學堂”。從那時起,比鄰三地的少女遠離了“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”的閨中生活,一批又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佳人走出了偏僻的鄉(xiāng)村。

春日照耀下,松柏掩映間,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校園里,依舊書聲瑯瑯。“工”字形、一樓一底、琉璃瓦覆蓋、全木式的建筑,雖經過整修,也改名叫竹園村小,卻依然保持原貌,絲毫不減原有的恢宏氣勢。這是當?shù)亻_明紳士田純卿捐建的。

無獨有偶。還是這位開明紳士,早在創(chuàng)辦“新學堂”前十年就捐資擴建了黎水“義學堂”——黎水廣文小學校,也曾改名叫念民學校,現(xiàn)今叫黎水鎮(zhèn)中心學校?!熬乓话恕笔伦兒螅泄驳叵曼h員、教員周念民與田純卿等人以學者名義通電抗日反蔣,在黔江率先舉起抗日救亡的大旗,掀起了黔江及周邊抗日救亡的浪潮。

一段抗日救亡史,見證了黎水的不平凡,也見證了黎水文化的傳承與堅守。黎水人聊起那段歷史,正義的吼聲,仿佛總在耳邊回響。

這三嘛,咱得顯擺顯擺黎水的三張文化名片:市級“非遺”《黎水薅草鑼鼓》《黎水拗巖號子》,還有傳承過來的舞《孝獅》。

這天,正逢街上一戶人家辦喪事??墒?,不聞哭聲卻是歌聲。原來,這里治喪有個習俗——舞孝獅,一道有別于周邊的獨特風景。

“起舞馬超獅,孝義人人知?!币晃话装l(fā)蒼蒼的老者說,孝獅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“馬超戴孝出征”的故事。孝獅不但能追悼亡者,還能保護靈柩。我想,是不是還能給鄰里或外來人壯膽呢?

膽怯之余,我倒是覺得黎水人了不起。面對親人生死離別,他們竟是如此地坦然、樂觀,還有些從容。

如果說舞孝獅是黎水人微笑面對“死”的話,那么《黎水薅草鑼鼓》《黎水拗巖號子》則標志著他們不屈不撓地面對“生”。

兩種不同風格卻又皆因集體勞動而生的“鑼鼓”“號子”,是黎水人與自然抗爭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(tài)度的寫真。走在鄉(xiāng)間的小道上,不用挑時日,你都能看到勞動的人們時不時直起腰來,吼它兩嗓子。這邊吼完,那邊應和,漫山遍野傳來悅耳的山歌小調,仿佛天籟之音一般。

薅草季節(jié),往往數(shù)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勞動。他們會隨著鑼鼓聲的起落而跟唱,薅草動作跟著節(jié)奏而動,一時間內干勁十足,定然忘了疲勞?!掇謳r號子》如同《川江號子》,其節(jié)奏簡明、直接、堅毅、有力,拗巖用力大小跟著節(jié)奏進行合理分配,或平衡用力,或瞬時爆發(fā)。唱詞賦、比、興手法并用,多為即興創(chuàng)作;感情表達純樸、自然,或是勞動場景托物起興、借景抒情,或是說古道今、傳唱孝義、頌揚時政;甚至打趣勞動伙伴中的男男女女,讓整個勞動過程快樂、和諧。

最美的歌聲在哪里?最美的人在哪里?最甜蜜的快樂在哪里?是在詩和遠方嗎?不,它就在我們身邊,就在我們的勞動里。

我在暮春,與邃美黎水相遇。


編輯:黔江編輯2
    網(wǎng)絡新聞部:023-79310379 廣告聯(lián)系:13983562888 技術:023-79310379
    網(wǎng)絡新聞部QQ 25060216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廣告聯(lián)系QQ:37771497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 技術QQ:9663649 點此給我發(fā)消息
    武陵傳媒網(wǎng)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郵編:409099 Copyright ? 2004-2017 wldsb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渝ICP備11002633號-1  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物許可證》(證件號:新出網(wǎng)證[渝]字013號) 重慶市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232016003

渝公網(wǎng)安備 50011402500016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