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 張 紅
高磧,阿蓬江畔的小村莊。阿蓬江水從腳下歡騰而過,小蓋山敞開胸懷相擁,彭家蓋巍峨逶迤屏障東北,草圭堂古色古香隔江對峙,從馮家街道到阿蓬江鎮(zhèn)幾十里阿蓬江沿岸難得的幾處地勢開闊、擁有良田千頃之村,乃幸福富饒之地。
自然造物,鬼斧神工。黃泥坨旁,石布江中,石壘灘急,其狀各異,有巨石獅,大口如吼,威嚴無比?!墩f文解字》有磧?yōu)椤八居惺摺闭f,因名高磧口,后社區(qū)亦名焉。至于石頭從何而來,說法不一,地震所致、江水沖刷,平添神秘。
曾多次從新灘、烏楊兩處渡河。新灘水急,船弧形行進,船工甚累,絲毫不敢分心。同學高磧人陸良的《爛渡船》,寫他的老表船戶很生動,烏楊直線橫渡,“一篙離岸帶入水,兩篙橫過夢中人;再篙除去心中怨,上岸猶作乃翁行?!比諒鸵蝗掌届o生活累積的善良早已把壞毛病、小不滿擊得粉碎,沒有翠翠美的外表,但一定有一顆同樣的心。這,也許是摯友念念不忘的初心吧!
說高磧不得不說那棵老烏楊。它高三十余米,冠如寶蓋,被地十尋,500多年的風雨滄桑,仍是那樣生機勃勃、長勢喜人。據傳有一外地手藝人,路過此地,用刀割樹,樹冒鮮血,甚惶甚恐。此后,百姓奉為神樹,“禁亂伐”便成為當地鄉(xiāng)風民俗而代代相傳。
在我的印象中,在高磧飚灘、捕魚、撈蝦是工作之余的生活情趣。那戲水的驚心,起竿的愜意,撒網的瀟灑,尤其是菜籽油炸得金黃的魚蝦,入口生香,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大自然的甜美。
近年,隔江而望的大坪因草圭堂顯得格外熱鬧,春暖花開到大坪看花,成為黔江人必打卡的項目?;蛟S人們陶醉于花海時,落寞了高磧,兩岸人共護一江水,站在吊橋看,阿蓬江兩岸倒映的金燦燦的油菜花,青翠欲滴的大山,藍天白云點綴的美景,理應有高磧默默付出。
前幾天,隨單位到高磧調研。映入眼簾的雨中高磧,用“夢幻”二字概括很是恰當,“丹青不染傾城色,水墨卻含淡淡香”。
箱子巖電站,截斷一江碧水,淺灘出平湖。此刻湖面升起薄霧,山腰有水霧絲絲游動,青山更加翠綠;小船搖曳,仿佛有魚躍聲野鴨鳴入耳……手機拍田園美景簡直是拙器,但仍拍個不停。
那棵烏楊老樹,如心中愿想那樣枝繁葉茂,似乎聽到水撫岸的聲音,那么深情、那么溫暖、那么嫵媚……烏楊樹下故事多,二十大宣傳滌蕩人心,如春風化雨浸潤心靈,產業(yè)規(guī)劃、項目建設等獻策獻計不絕于耳,和美鄉(xiāng)村愿景共擘畫、齊心繪。
走在蛛網般新織的聯網村道,聽著田言俚語,嗅著裊裊炊煙,青磚黛瓦之下,梅樹花海之中,不時飄出和美鄉(xiāng)村建設中的感人故事:幾許老農拆房修路不要補償,多少青壯出錢出力奉獻公益,發(fā)展的激情、和諧的鄰里在這里高揚,我不由得伸出拇指,為他們點贊!
走著走著,“阿蓬歡歌、幸福高磧”八個字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。把這個念頭與一行的同事交流,都有同樣的感受。
阿蓬江是黔江的母親河,她成就了高磧的山山水水,繪就了如畫的自然風光。生于斯、長于斯的高磧人世世代代耕耘于此,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,更知黨恩,感黨恩。
黨就是母親,阿蓬江歡歌不斷來源于黨。高磧,黔江區(qū)鄉(xiāng)村振興的示范點,區(qū)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示范點,是任務,更是母親的信任。從社區(qū)書記的發(fā)言中,聽出了決心、看到了信心、彰顯了雄心,歸程興奮不已。
幸福高磧,懂得幸福生活的源頭活水。路越走越寬廣,柑橘紅了、蠶寶寶笑了,優(yōu)質糧油好銷了、鄉(xiāng)村旅游火了,忙碌的游船穿梭、阿哥阿妹的情歌蕩漾,這一切都必將成為現實。人越活越敞亮,努力奮斗,阿蓬江孕育的這顆璀璨寶石,也將更加光彩奪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