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王長貴
周一上班,維揚先生新作《新田巷散記》就到了手上。封面淡雅空靈、墨香流淌無痕……
其實,關(guān)于《新田巷散記》,早在舊歷年前的一個偶然機緣,已得悉先生新作將于今年面世。欣喜之余,先生隨后將付印前的冊子送我,于是,我便在“新田巷”中,度過了愉快的春節(jié)——十里新田路,塵世一半醒。今日相見,更是欣喜。哲人有言,美的獨享,非美德。于是,謹以以下文字,向朋友們分享——
這是一本怎樣的散記?我以為,是用情“煮”生活。誠如張森先生在《序》中的中肯定位:讀完這本散文集,如一股清流淌過心底。作者用散記的方式,以細膩的筆觸,寫下了他晚年的所憶、所思,濃烈地揮灑出胸中的家國情懷和人生感悟。
對此,我深以為然。但是,我并不認為只是他晚年的所憶、所思,更應(yīng)是一個從高地傾瀉而下的一段情,是用情再“煮”一次生活,在空靈的思考中,所謂漫漫人生,躲得開的,都不是緣分,猜得透的,都不叫人生。用一“散”字,流于字里行間的,是一種大,無所謂從哪里來,也無所謂往哪里去,為活著找到更好理由,是為了更好地活著。當然,這樣的理解,是我想當然的。先生的字里行間,比這個輕松得多,也深奧得多。
于是,我為自己的閱讀,也為先生的作品,作如下絮叨:
“田”與“巷”,本是不十分搭界的?!疤铩钡姆?、直,是農(nóng)耕文化的根本;“巷”的通、曲,是城市文明的象征;“新田巷”,則是城鄉(xiāng)繁榮的產(chǎn)物。想想,是,也不一定是。與其說要窮究先生的居所,或者說是先生文字的生產(chǎn)地,倒不如涉“散”而過,“記”中縱有山花千朵,詩也簡單,心也簡單,唯獨情不簡單。
用情“煮”生活于“田”“巷”間,說古道今論美德。先生筆下的春節(jié),正是如此?!叭松嵌虝旱?,我們尚能做的就是把握住生命中尚未流逝的年華?!边@樣的生活哲理,貫穿于對親人的追思、身體微恙中的感悟、電話鈴中的婉拒,以及江湖一語中的所得……不論是《薪火相傳》,還是《閉門思慮》,在這些文字里,有驚鴻一瞥,有坐定而言,但都不需我們?nèi)デ蠼?,只要將情寄其中,無論阡陌之上,還是人流之中,田與巷,只是地點的變換,用情一煮,心靈有香,最是曉看紅濕處,方有風雪夜歸人。
用情“煮”生活于“朋”“友”間,高論淺語訴真情。“朋友”本不是一個詞,而是一個聯(lián)合詞組。先生在《奔吃會友》的文字里,將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“朋”與“友”,解說得盡致淋漓:這個隨著時間逐漸推移、最終成為人們耳熟能詳?shù)脑~語“朋友”,還得是“同志為友”,從中可以窺見“友”需要什么樣的底色。人生得失之外,在“吃”中對某一個時段某一種現(xiàn)象的反思,有諸多不足與外人道,可見“友”的含金量,是需要一定成色的。又如《熟能生巧》,三下五除二般的嫁接技藝,要不是有一種熱愛,何有成熟于胸的成就。因此,在此類文字里,只要心里裝著小星星,眼里就有亮晶晶。這才是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
用情“煮”生活于“雅”“俗”間,撫今追昔道人生。喧囂與寂靜,重在選擇觀眾,去演繹自己熟悉的人生,這是先生著筆較多的內(nèi)容。修建襄渝鐵路,是一段厚重的歷史,但先生將瑣事講得很深。如《眼睛牙祭》以“一口唾沫”寫愛美,在今天就是“吃豆腐”,但卻生出“一個人從小到大,就是在愛山愛水愛花愛草愛美人,愛世間一切美好中長大成人,最后變老?!贝饲榈淖窇?,還可在《鴨子風波》里找到另一種注解,劉四的情書笑話與老鄉(xiāng)鴨子之死一聯(lián)系,看似不對路,卻將國家建設(shè)與小我之關(guān)系,話出了另一種明白。于是,在“雅”“俗”之間,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,都是歲月的故事,漫過時間的河,最終撫開久閉的心扉,讓你在時光的深處聆聽花開的聲音。
用情“煮”生活于“緩”“急”間,點點滴滴皆生活。歲月不居,時節(jié)如流,今天下午就是今天上午的未來。這樣的理解,如放之生活,你就能多出釋然。先生在講述這個命題時,總是在一種小小的搞笑中去完成?!恫煌跋蟆氛f送孫女上學路上,時間略有點緊,可偏偏遇上清潔工人在沖洗街道,在前行與停下之間,“靜下心來,我反來復去想了想,倘若今后遭遇類似情形,可不可以換換口吻,將‘喂’換成‘請’,不那么義正辭嚴,以商量的語氣,帶來的恐怕是截然不同的效果”,因為社會是個大家庭。又如《以身作則》的故事,說大人們忙于打麻將,零錢少找不開,便急著讓小孩子去換零錢。孩子跑了幾個店,別人都不換,于是想出買一顆棒棒糖的主意。百元大鈔變成九十八元零錢到大人手中時,卻因差了兩元引來責罵,且沒有一個大人替孩子說句話,原來大人們的心思都在麻將上?!熬彙薄凹薄遍g是解了圍還是引來困,先生的文字告訴我們:就像蝴蝶飛不過滄海,還是要少一點責怪。
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,《新田巷散記》是一本讀得完的書,但是一本用讀得完的書去解決讀不完的書的速成。一生當中,生活的美不在于“田”與“巷”,有情則幸福;“朋”與“友”,有真則誼厚;“雅”與“俗”,坦然則無邪;“緩”與“急”,包容則有信……我想,這就是我讀《新田巷散記》之散記。于諸君而言,可能有更多的感悟。不過,生活之旅中,或生而知之,或?qū)W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人生有苦不妨,良人當歸即好。
因此,朋友們不妨忙里偷閑,讀讀先生的這本新作——《新田巷散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