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熱線79081234報道(記者 黃英 文/圖)隨著夏季的到來,各類野生菌已進入生長旺季,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及食源性疾病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近日,記者在走訪黔江鄉(xiāng)鎮(zhèn)集市發(fā)現,野生菌售賣隨處可見,購買的市民也很多。隨著近年來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頻發(fā),溫馨提醒野生菌好吃,但請謹慎購買。
集市上售賣的野生菌
野生菌大量上市
記者在正陽街道、金溪鎮(zhèn)等地趕集時發(fā)現,售賣野生菌的村民較多,主要以九月香、雞油菌(黔江俗稱“黃絲菌”)為主,其次也還有珊瑚菌(黔江俗稱“刷把菌”)、紅菌等其它不太常見的品種。
“九月香和黃絲菌沒得問題,我們經常買來吃,其它認不到的,還是不敢買。”正在正陽街道趕集的市民劉女士說。
據了解,黔江區(qū)野生菌種類繁多,分布廣泛,其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,且不易鑒別。有毒野生菌中含有的毒肽、溶血素、生物堿、紅菇素等毒素通過人體的消化系統(tǒng)進入血液系統(tǒng),進而損害人體的肝臟、腎臟、心臟等器官。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后沒有特效療法,病死率高、風險極大。
市民購買須謹慎
據了解,為了預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(fā)生,黔江區(qū)各鄉(xiāng)鎮(zhèn)每年都會通過發(fā)放宣傳資料、召開院壩會、以趕場日為契機進行宣傳等,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野生菌的識別、食用、中毒癥狀、自救及送診等常識,避免隨意采摘食用和購買不熟悉的野生菌,切實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識與自救能力。
記者查閱資料發(fā)現,在野生菌中毒的案例中,大多數中毒事件是來自家庭采集和食用野生菌導致的。在家庭食用野生菌時需要注意:不要采集或選購不認識的菌類,對自己熟悉并確定為無毒菌的,也不要混雜加工食用,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雜炒煮可能發(fā)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;烹制加工時一定要燒熟煮透,食用野生菌時盡量不要飲酒。
食用野生菌中毒后怎么辦?
據多年開診所的龔醫(yī)生介紹,食用野生菌后短時間內,如出現頭昏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煩躁不安、幻覺等疑似食物中毒癥狀,應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,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。
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后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,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??纱罅匡嬘脺亻_水或者稀鹽水,然后用湯勺柄、筷子等物品刺激喉部進行催吐,盡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,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,防止病情加重,同時盡快前往醫(yī)療機構救治。讓中毒者飲用少量糖鹽水,防止脫水導致休克;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,防止窒息;盡量保留中毒發(fā)生時食用的野生菌樣品,使專業(yè)機構檢測后供醫(yī)療人員救治參考。